博客

Nanopresso: What to Expect? | Wacaco
Apr 06, 2017Hugo Cailleton

Nanopresso:会发生什么?

自 2014 年推出创新的 Minipresso 以来,我们从未停止过期待和梦想,以达到更高的完美。但通往卓越的道路是漫长且充满困难的。我们花费了时间、大量的研究和许多原型来实现我们的目标。感谢您的支持、反馈和评论,您帮助我们突破极限并保持专注。今天,我们很自豪地推出我们认为最好的手持式浓缩咖啡机 Nanopresso。

在接下来的几周内,我们将在这篇博文中逐步披露我们的新型小型浓缩咖啡机的功能。所以敬请期待!

更短、更轻 - 4 月 10 日
在我们创造更好的紧凑型浓缩咖啡机的过程中,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节省成本而影响设备的质量。相反,我们专注于设计一款我们都可以为拥有和使用而感到自豪的产品。性能、稳健性和外观是改进列表中的首要内容。每一个小细节都受到了我们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全部关注。因此,Nanopresso 制造中使用的 95% 的零件都是新的。

第一眼看到时,您的注意力将会被 Nanopresso 的尺寸所吸引。长度减少了2厘米。它肯定比 Minipresso 短得多。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已经能够将水箱的容量增加到80毫升。

与 Minipresso 相比,Nanopresso 也更轻一些,少了 26 克。看起来似乎不多,但考虑到整个结构都得到了加固,我们使用了更坚固、更重的材料,而且 Nanopresso 感觉非常坚固,重量略有下降真是太棒了。

更容易清洁 - 4 月 12 日
根据用户的反馈,有必要对清洁过程进行一些改进。出水头经过彻底重新设计,易于拆卸,因此每个部件都可以单独清洁。

滤篮所在的主体内表面经过简化,以避免出现太多容易积聚咖啡的缝隙。

18 BAR (261 PSI) 压力 - 4 月 19 日
我们新获得专利的泵送系统现在能够达到最大 18 bar (261 PSI) 压力,以实现更好的萃取。零件和密封件已经过更新,可以承受并承受非常高的压力。最好的是您将需要更少的力量来达到该水平。 Nanopresso 推动泵旋钮所需的功率减少了 15%。例如,对于 Minipresso,在 16 巴压力 (232 PSI) 下,您需要用等于 13.6 千克(30 磅)的力按下旋钮。但使用 Nanopresso 后,力降至 11.6 千克(25.60 磅)。 2 公斤(4.40 磅)是一个很大的差异,女士们一定会欣赏这一改进。

Nanopresso 附带了一些新的说明。我们建议将 8 克精细咖啡粉添加到滤篮中,然后用力压实,非常用力。由于 18 巴压力 (261 PSI),大多数预研磨咖啡豆在这些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工作。

如果您想充分利用 Nanopresso,则必须对研磨进行微调。一个好的研磨机会派上用场。由于非常精细的咖啡研磨会增加内部压力,因此我们添加了一个压力释放阀,该阀将在 18 巴 (261 PSI) 时打开。研磨将是接近该压力水平而不超过压力水平的关键。一旦你做对了,你将享受到最令人惊叹的浓缩咖啡。

热冲泡测试 - 单杯浓缩咖啡
这是使用热水的提取结果。之前我已经运行了一个周期来预热 Nanopresso。咖啡研磨与冷泡测试相同。我用了 8 克细咖啡粉并用力压实。

克丽玛颜色更深、更浓密。浓缩咖啡味道浓郁。太完美了。爱它!我什至无法使用我们的基准台式浓缩咖啡机达到这种萃取水平。

热冲泡测试 - 双份浓缩咖啡
通过使用特定的适配器环和更大的滤篮(16 克)以及单独出售的配件,Nanopresso 可以制作双份浓缩咖啡。下面测试中使用的咖啡研磨与之前的相同。我还用力压实了。

油脂颜色稍深,但最重要的是味道令人难以置信。对于双重浓缩咖啡爱好者来说,这是一个游戏规则改变者。在此配置中,Nanopresso 仍然比 Minipresso 短。

冷泡测试
让我与您分享我们的一项早期测试,其中我们使用直接来自水龙头的冷水。

即使上述测试中的咖啡完全冷,萃取效果也已经非常出色。咖啡油脂的颜色非常漂亮,浓缩咖啡的味道也出奇的好。冷萃咖啡非常适合夏天。对此非常兴奋!

特征

方面 156x71x62 毫米 6.14x2.8x2.44 英寸
重量 336 克 0.74 磅
水容量 80 毫升 2.70 美国液量盎司
地面容量 8克 0.28 盎司
最大压力 18巴 261 磅/平方英寸


注:最终产品外观可能与上图所示略有不同。

请使用下面的评论部分分享您的印象,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随时询问。

预购活动
预购活动现已结束。从 2017 年 7 月起,Nanopresso 将在我们的在线商店出售,零售价为 79.90 美元。
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,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support@wacaco.com.

Apr 06, 2017 Hugo Caillet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