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誌

Nanopresso: What to Expect? | Wacaco
Apr 06, 2017Hugo Cailleton

Nanopresso:會發生什麼?

自 2014 年推出創新的 Minipresso 以來,我們從未停止過期待和夢想,以達到更高的完美。但通往卓越的道路是漫長且充滿困難的。我們花費了時間、大量的研究和許多原型來實現我們的目標。感謝您的支持、反饋和評論,您幫助我們突破極限並保持專注。今天,我們很自豪地推出我們認為最好的手持式濃縮咖啡機 Nanopresso。

在接下來的幾週內,我們將在這篇博文中逐步披露我們的新型小型濃縮咖啡機的功能。所以敬請期待!

更短、更輕 - 4 月 10 日
在我們創造更好的緊湊型濃縮咖啡機的過程中,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為了節省成本而影響設備的質量。相反,我們專注於設計一款我們都可以為擁有和使用而感到自豪的產品。性能、穩健性和外觀是改進列表中的首要內容。每一個小細節都受到了我們工程師和設計師的全部關注。因此,Nanopresso 製造中使用的 95% 的零件都是新的。

第一眼看到時,您的注意力將會被 Nanopresso 的尺寸所吸引。長度減少了2厘米。它肯定比 Minipresso 短得多。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已經能夠將水箱的容量增加到80毫升。

與 Minipresso 相比,Nanopresso 也更輕一些,少了 26 克。看起來似乎不多,但考慮到整個結構都得到了加固,我們使用了更堅固、更重的材料,而且 Nanopresso 感覺非常堅固,重量略有下降真是太棒了。

更容易清潔 - 4 月 12 日
根據用戶的反饋,有必要對清潔過程進行一些改進。出水頭經過徹底重新設計,易於拆卸,因此每個部件都可以單獨清潔。

濾籃所在的主體內表面經過簡化,以避免出現太多容易積聚咖啡的縫隙。

18 BAR (261 PSI) 壓力 - 4 月 19 日
我們新獲得專利的泵送系統現在能夠達到最大 18 bar (261 PSI) 壓力,以實現更好的萃取。零件和密封件已經過更新,可以承受並承受非常高的壓力。最好的是您將需要更少的力量來達到該水平。 Nanopresso 推動泵旋鈕所需的功率減少了 15%。例如,對於 Minipresso,在 16 巴壓力 (232 PSI) 下,您需要用等於 13.6 千克(30 磅)的力按下旋鈕。但使用 Nanopresso 後,力降至 11.6 千克(25.60 磅)。 2 公斤(4.40 磅)是一個很大的差異,女士們一定會欣賞這一改進。

Nanopresso 附帶了一些新的說明。我們建議將 8 克精細咖啡粉添加到濾籃中,然後用力壓實,非常用力。由於 18 巴壓力 (261 PSI),大多數預研磨咖啡豆在這些條件下都能很好地工作。

如果您想充分利用 Nanopresso,則必須對研磨進行微調。一個好的研磨機會派上用場。由於非常精細的咖啡研磨會增加內部壓力,因此我們添加了一個壓力釋放閥,該閥將在 18 巴 (261 PSI) 時打開。研磨將是接近該壓力水平而不超過壓力水平的關鍵。一旦你做對了,你將享受到最令人驚嘆的濃縮咖啡。

熱沖泡測試 - 單杯濃縮咖啡
這是使用熱水的提取結果。之前我已經運行了一個週期來預熱 Nanopresso。咖啡研磨與冷泡測試相同。我用了 8 克細咖啡粉並用力壓實。

克麗瑪顏色更深且更濃密。濃縮咖啡味道濃郁。太完美了。愛它!我什至無法使用我們的基準台式濃縮咖啡機達到這種萃取水平。

熱沖泡測試 - 雙份濃縮咖啡
通過使用特定的適配器環和更大的濾籃(16 克)以及單獨出售的配件,Nanopresso 可以製作雙份濃縮咖啡。下面測試中使用的咖啡研磨與之前的相同。我還用力壓實了。

油脂顏色稍深,但最重要的是味道令人難以置信。對於雙重濃縮咖啡愛好者來說,這是一個遊戲規則改變者。在此配置中,Nanopresso 仍然比 Minipresso 短。

冷泡測試
讓我與您分享我們的一項早期測試,其中我們使用直接來自水龍頭的冷水。

即使上述測試中的咖啡完全冷,萃取效果也已經非常出色。咖啡油脂的顏色非常漂亮,濃縮咖啡的味道也出奇的好。冷萃咖啡非常適合夏天。對此非常興奮!

特徵

方面 156x71x62 毫米 6.14x2.8x2.44 英寸
重量 336 克 0.74 磅
水容量 80 毫升 2.70 美國液量盎司
地面容量 8克 0.28 盎司
最大壓力 18巴 261 磅/平方英寸


注:最終產品外觀可能與上圖所示略有不同。

請使用下面的評論部分分享您的印象,如果您有任何問題,請隨時詢問。

預購活動
預購活動現已結束。從 2017 年 7 月起,Nanopresso 將在我們的在線商店出售,零售價為 79.90 美元。

如果您有任何疑問,請發送電子郵件至 support@wacaco.com.

Apr 06, 2017 Hugo Cailleton